close

小屋

《小屋》這本小說是療癒系列作品,主要敘述者麥肯有個不堪的童年與父親之間難解的仇恨。麥肯的父親非常不負責任,酒醉就打母親,麥肯跟神父告解,沒想到神父告訴他父親,結果麥肯被綁在樹上兩天,他的父親只要一酒醒,就用皮帶狠狠的教訓他,而他的母親和姊妹都被送到別的地方去。

後來麥肯花了兩週的時間讓身體復原,然後他決定離家出走,在離開前,他將所有的酒瓶都下毒,然後留紙條向母親道歉。

事隔多年,麥肯有了自己的甜蜜家庭及五個至愛的孩子,「巨慟」卻悄悄來到他的身邊。在一次麥肯獨自帶其中三個較年幼的孩子到山裡露營時,最小的孩子蜜思被「女娃殺手」帶走了,出動警方跟FBI搜尋,只找到蜜思當時穿的紅色小洋裝,上面破損處處、血跡斑斑,可是遍尋不著蜜思的下落。

在其後的幾年內,麥肯都走不出傷痛的陰霾,他再也無法到山邊露營,再也無法乘坐獨木舟,他當時也帶去的女兒凱特更是變了個樣,憂鬱而恐懼。

結果,有天麥肯收到「老爹」(麥肯的老婆這樣稱呼上帝)寄給他的信,沒有郵遞區號,就只有一張紙條:要他到「小屋」去。雖然遲疑,暗忖可能是兇手的惡作劇,這封信還是讓麥肯鼓起勇氣重遊傷心地。

一路上,麥肯幾度淚眼模糊,他不斷的想起蜜思,不斷的懊悔、哀傷,可是仍然勇往直前,因為多年來他一直想搞清楚,女兒到底是死是活。

到達目的地,看到小屋地上仍有變成褐色的斑斑血跡,麥肯崩潰了…然而,就在他打算回去時,發現整個場景竟然變了:原本是冬天冰封的雪景,一瞬間冰雪融解,大地回春。然後他發現原本的小屋內竟然還傳出笑聲,好奇的他走向前去,小屋已不復當時陰森冰冷的模樣,陽光透進窗櫺,他在此遇見了發出笑聲的三人三位一體的上帝(老爹)、聖子耶穌、聖靈沙瑞玉(風),三位是三個人的形象,而老爹還是個塊頭高大的黑女人,耶穌是猶太青年的模樣,而沙瑞玉則看起來像個亞洲女子。

在這個小屋內,麥肯在與這三位的相處中,逐漸解開了他心中的結,他親眼看到這三個人彼此相處的和諧關係,他們三個也輪流照看著麥肯,在互動中、言語中、親身體驗中,麥肯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這個他生命中的「巨慟」:他學著在友善溫暖的環境中,原諒殺人兇手,也原諒了他的父親。他終於了解到:原諒不表示被原諒的人做的事情是對的,不表示他做壞事不必受到懲罰,而是只有原諒才能放過自己、解放自己於無盡的哀傷跟恐懼中。

整個療癒過程並不總是順利的,在檢視傷痛的過程中,麥肯不時爆發極大的憤怒,也不時流淚,總是要鼓起很大的勇氣才能問出深藏內心的問題,上帝卻用最大的耐心跟寬容以及智慧點醒他,於是在麥肯的驚訝中,他的巨慟就像那原本帶有血跡的黑暗陰冷小屋,已經被和煦的春風和暖陽所消融。他帶著滿心歡喜以及上帝的祝福回家。途中,他竟然發生嚴重車禍,車子撞得稀巴爛,他也昏迷了好幾天。

醒來後似乎變了個人的他,解除了女兒凱特的心理負擔,她一直以為妹妹的死是她造成的。老婆目睹麥肯的變化,也親眼看到他對凱特所做的事,相信了他所經歷的心路歷程。他們終於找到女兒蜜思的屍骨所在,若不是上帝告訴麥肯,警方永遠找不到這個地方,也抓不到兇手,然而麥肯卻想跟兇手會面談談,跟那個原本他只要一想到就想將他碎屍萬段的人談…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有傷痛,尤其在近幾年間,大自然的變化、人為的因素,也造成不少人的「巨慟」,這些傷痛必須要被面對、被曝曬在陽光底下消毒,否則就會像黑色腫瘤滋生蔓延、以暴制暴,導致更多傷害。這本書看似透過西方宗教三位一體的概念擬人化描述,卻不流於教條,讀者將隨著敘述者麥肯進入這個如夢似幻的療癒情境中,在山光水色間,聆聽並與自己的身心靈合一。

※《小屋》,The Shack,威廉‧保羅‧楊著,陳敬旻譯,寂寞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ke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