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水災造成的傷痛還在蔓延,各地金錢及物資救援不斷,展現了災難來時人們互助的大愛,只是除此之外(除了傷痛的記憶以及溫暖的愛心支援之外),或許可以「理性」的檢討一下,所謂事出必有因,颱風、土石流、水患等每年都有的災害,卻不斷的被忽視,以致於每年總要在災害來時才扼腕。

天災或許不可測,但是我們可以自問,我們的政府以及我們自己是否「盡了人事」?上一次的天災是否讓我們知所警惕並且有所改進,這一次的災害是否得以讓我們在下一次天然災害來時可以較為放心?我們是否能夠面對問題,並且大刀闊斧的解決之?

以下這篇文章是澳洲日報的新聞(內文有附上該篇文章的網址),對於此次水患的檢討,值得參考,我們都該好好想想。


八八水災:氣象預報不准,救災也亂了章法

http://news.sina.com   2009年08月10日 17:35   澳洲日報

  八八水災,釀成南台灣五○年來最嚴重的一場災害!五○年前八七水災一天降雨一千毫米,這次僅是中度颱風,卻下了二.五倍、甚至三倍雨量,令人匪夷所思。氣象專家普遍認為,這場大災難最可能的原因是台灣沿海溫度高、濕度大增,又被莫拉克帶進旺盛西南氣流卷進來,導致「長延時」超大豪雨。盡管這是天災,但從預報到救災,卻是問題重重。

  光看莫拉克颱風帶來降雨量就令人不安。台灣氣象史上單日降雨的排行榜前十名,莫拉克就佔了九名,八日一天,屏東就下了一四○○多毫米的雨,創下史上新高,南部山區短短兩天下了超過半年的雨量,嘉義最高可能達到二九○○豪米。不斷創紀錄的雨量更足以説明氣候異常問題已在台灣發生了。而氣候異常又與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造成全球暖化脫離不了干系。

  這樣的超大豪雨果然水淹南台灣。台東知本金帥飯店地基遭河水淘空而倒塌,太麻裡嘉蘭村,整個被衝進太平洋裡;雨下得最多的屏東三分之二都泡在水裡,從高樹、林邊到佳冬,水淹一層樓高。透過直升機的空拍鏡頭,可以看到整個屏南地區,從林邊到佳冬還有東港,整個都是一片汪洋,居民困在裡面,站在屋頂討食物,弔水桶討水喝,狀況悲凄;山區更是大片土石崩落,慘不忍睹;再往北走,水淹過高屏溪、老濃溪…災情也持續往北蔓延,現在包括台南縣善化、大內和仁德,也都被水圍困!

  檢討八八水災,第一個要檢討的,當然是氣象預報。中央氣象局五日預報颱風會直撲台灣,並鎖定北部地區可能是受到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中南部則只是加上一句「嚴防西南氣流」;但七日颱風在台灣登陸後,因為受到引導颱風的副熱帶高壓減弱,這一個颱風滯留在台灣,幾乎不動,氣象預報失靈,災情最嚴重地區不是北部竟是南部。

  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這次颱風氣象預報幾乎把現行預報問題完全爆發開來。不但暴露現行氣象觀測資料不足,模式預報也有問題,無法將這種結構鬆散的因素完全納入預報模式中。加上人為判斷不精凖,最後,「雨量預報」竟變成了「雨量觀測」。

  除了氣象預報問題外,救災問題也是多多。莫拉克颱風挾帶豐沛雨量,在屏東地區釀成五○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內政部長廖了以認為主要是中央與地方防災系統,整合太慢,直到八日上午十一點半才完成聯繫;不過屏東縣長曹啓鴻認為,這樣的説法是把問題簡化了,因為他在八日早上八點,就已向中央求援。在這場救災中,我們看到的是,地方首長透過媒體喊救命,中央與地方大打太極拳。

  救災應有一套標凖救災作業程序(SOP),氣象局預報降雨量等數據,相關單位應依最新氣象資料研判,包括情境模擬、潛勢分析、預報示警及最重要的資源調度預做因應。例如降雨量暴增,水利署應計算淹水深度與範圍,農委會應預測土石流可能機率與位置,內政部則預估災民數、後續安置准備,消防署及國防部則將災區附近人力、裝備、機具等資源彙整,上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做為統一調度。這樣的救災SOP完全被忽視,這也難怪民衆要大呼不應該了。

  莫拉克颱風一次帶來了近三○○○毫米的雨量,可以説是百年僅見,但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這樣的降雨紀錄,未來也將不斷的被打破,災情當然也會一次比一次嚴重。氣候異常的事實就在眼前,面對這樣的課題,去年年底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就邀請産官學舉辦「台灣准備」研討會,大聲疾呼國人正視此一課題。但是,從莫拉克颱風釀成鉅災來看,顯然台灣還沒準備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ke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