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搬進台北市居住之前,總以為台北再怎麼說都是接受比較多的文化洗禮,也凝聚較多的社會資源,因此應該跟台灣其他地區在文化上比較不同,至少也與第一世界國家的文化較為接近。

這樣的想法多少沒錯,在捷運上、東區的一些百貨公司或精品店啦等等的,的確有這樣的感覺,只是我租賃的地方是在中正區,又是在小巷弄內,這就很考驗人性啦,首先,雞犬相聞倒不見得,畢竟大家都沒養雞、也沒養狗(養狗的在轉角的另一邊,距離較遠),但是相隔大約兩三人寬的巷道內,對門在幹什麼事除非刻意的放低音量,否則就算門窗關緊,都還是「聞」得到的,何況對門這家人除了兩個老夫妻,還有一個學齡前的小孫女,平常誰經過打招呼,我們都聽得很清楚,也因此知道住這附近的都是親戚。

就不用講他們還做資源回收了,平常一早可能四五點,老人家就開始整理這些舊貨垃圾,聲音忽大忽小,依照垃圾的種類而不同吧!除此之外,老人家好像都早起,鄰近的親戚也常一早就過來道早安兼聊天,有時也參雜了小朋友的哭鬧,簡直~

去年一個外國人搬來住我隔壁,剛開始幾天還忍,後來外國人就在老人家吵鬧的清晨,直接拉開房門理論,這一理論就不得了了,老人家開始歇斯底里的吼叫起來,搞得左右鄰居都來圍觀,後來還找來管區警察調解:在勸解下,大家「同意」老人家八點半後才能開始處理垃圾。

好像相安無事了幾天,只有在外國人離開之後會聽到老人家跟親戚朋友們抱怨阿多仔不上道:要安靜就去住大廈啊!住巷子裡本來就會吵啊…,話是沒錯,可是像他們家這麼吵的還真是少見,講話都好像要用盡全身的力氣吼,只能說,老雖老,身體倒是挺勇健的。

又過了一陣子,老人家又故態復萌,又在五六點就在門口邊整理起垃圾來,這時就聽到外國人的房內傳來非常大聲的收音機音樂,大聲到我們街坊鄰居都聽得很清楚,時間久到我傍晚回來時還在繼續。

自此之後,只要對面老人家開始吵:不管是清晨整理垃圾,或是親朋戚友來打屁聊天,或是小朋友們因為缺乏大人管教而吵鬧不休,或是因為他們被倒會而大聲的斥罵討論,只要有吵雜的聲音出現,就會有阿多仔的吵鬧音樂聲相隨,我常想,在屋內的外國人會不會得職業性耳聾?!

開始時我是站在外國人這邊的,因為我也覺得對面的住家很吵,只是我比較深謀遠慮(其實是怕不在家時機車或什麼的被暗中搞破壞),從來沒有正面與之對抗,只是放過很大聲的音樂而已(聽自己的音樂總比聽噪音好),後來阿多仔的噪音頻率實在太高了,跟對面的比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想外國人可能也快精神崩潰了!

果然沒多久,就聽到對面的老人家在慶賀:阿多仔搬走了,那麼怕吵本來就不該住這兒的…雖然後來外國人也參與吵鬧一族,聽到老人家這樣講還是很刺耳,因為外國人要不是被隨時隨地都突然會有的吵鬧所激怒,也不至於以「吵雜音樂」對抗,然後演變成兩邊一觸即發的戰爭。外國人搬走好像輸了,我卻見識了「自以為是」的台灣文化--強悍而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kelu 的頭像
    yakelu

    九一小小說

    yake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